腾讯视频为什么不直播NBA了?

核桃 294 0

腾讯视频进行NBA比赛直播,到底有什么新体验?

上腾讯视频看NBA,或许会成为中国篮球迷的一句新招呼语。

-21赛季是NBA在中国大陆地区新的起点,腾讯作为NBA中国数字媒体独家官方合作伙伴,将携手NBA官方进行赛事转播。在比赛的直播中,不少观众会发现,过往放在直播画面右上角的“腾讯体育独播”logo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腾讯视频NBA”。

“新人”入局,瞄准年轻用户

在会员权益设置方面,腾讯视频在NBA会员和NBA超级会员之间做了精细区分。从新赛季开始,腾讯视频的NBA会员每月会有8张观赛券,除了免费场次外的尊享特权外,还可用8张观赛券在会员有效期内随意挑选8场自己想看的NBA付费比赛,随心观看喜欢的球队比赛,不用纠结球队选择。NBA超级会员可观看全部球队所有比赛的直播。

腾讯视频在新赛季开始阶段推出NBA会员优惠活动,NBA会员年卡限时低至5.5折,腾讯视频VIP用户可以享折上折,邀请好友助力免费瓜分百万观赛券等。12月21日-1月6日活动期间开通连续包月用户或年卡用户额外还可再加赠两张观赛券,每月10张观赛券,可以在观赛券有效期内选择观看任意付费比赛。此外,直播间未来还将为NBA会员提供明星解说、主题活动、精品自制内容等专享权限。

从腾讯视频设置的优惠活动和细分权限来看,他们希望推动平台现有会员向NBA会员转化,并且鼓励他们邀请身边的人也成为NBA会员,为接下来的赛事直播拉新和造势。根据腾讯公布的年第三季度财报,腾讯视频的付费用户规模达1.2亿,同比增长了20%。NBA的赛事直播和内容转移到用户基数更大的平台上,无疑能获得更多的曝光。

与此同时,腾讯视频引入NBA赛事直播,对于平台的内容体系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腾讯视频发布的年年度指数报告指出,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追剧峰值主要集中在中午12点以后,用户在早上时段的活跃度较低。而NBA的赛事直播时间恰恰是早上时段,所以理想状态下,腾讯视频可以通过NBA赛事直播激活早上时段的平台活跃度,填补这段“空窗期”,甚至确保平台在全天的活跃度保持一个较高的峰值。

更重要的是,腾讯视频希望通过与NBA合作开发更多的年轻用户。年5月,美国数据分析公司安培分析(Ampere Analysis)发布了一个针对体育粉丝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NBA是目前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联赛,而且65%的中国体育迷平均年龄在44岁以下。

因此,腾讯视频通过引入NBA这类优质赛事内容,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用户进驻,并且提升平台的用户黏性。另一方面,腾讯视频的年轻用户群体所处的圈层更为丰富,NBA入驻腾讯视频也有助于其打入更多不同圈层,腾讯视频也为NBA用户准备了球员数据、赛事数据等专业观赛辅助,尽力一站式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双方此次合作称得上是相辅相成。

直播有新招,用户体验和体娱结合并重

对于用户而言,相比新平台入局赛事直播后的一系列新玩法,他们更关心的是直播入口难找吗?直播画质和流畅度会降低吗?

用户有这样的顾虑很正常,毕竟与体育垂类视频平台相比,腾讯视频这类综合性较强的在线视频平台在推荐位资源的分配上更为紧张,而且体育页面的优先层级也低于新闻、剧集等类别。针对新加入的NBA赛事直播,腾讯视频在不干扰平台现有用户的基础上,做了人性化的调整,确保全部NBA兴趣用户在腾讯视频的平台上都能轻松找到赛事直播入口。

在PC端,用户搜索“NBA”,第一个搜索结果就是当天的直播赛程表,用户可以挑选喜欢的赛事观看。而在移动端,虽然“NBA”在导航栏中的层级较低,但用户有权将NBA页面挪到导航栏中靠前的位置,无需过多滑屏就能快速进入赛事直播页面。

至于直播画质和流畅度,腾讯视频通过演播室全光纤节点的铺设,打造了更流畅的直播画面。而且在过去的NBA直播周期中,腾讯体育和腾讯视频两个平台已经摸索出一套合作方式,配合也比较默契,赛事直播之外,《超新星运动会》也是双方的合作产品。另一方面,赛事直播流程能实现标准化生产,在专业度、制播能力和包装能力上不会有太大区别,能够保证直播的质量。

在一如既往地提供优质的直播画质和流畅度之余,腾讯视频在赛事直播中会继续通过战术分析等进阶工具提升直播的专业度,并且持续加入新元素。

随着未来赛事的进行,腾讯视频计划引入明星观赛团,为用户提供明星、KOL等多路流解说,供用户自由选择。让明星们参与直播同样是一种引流方式,借助明星的人气和粉丝群体为其NBA直播营造更大声量,吸引更多人观赛。而且腾讯视频拥有体育类综艺资源,可以与NBA直播这类体育资源相结合,衍生出IP联动等更多体娱结合的新玩法,达到“1+1>2”的效果。

通过明星观赛团的打造,腾讯视频希望为NBA的赛事直播做加法,也体现了平台综合性、娱乐性强的特点。但对于NBA用户来说,球星的吸引力会比明星强,腾讯视频也会强调塑造球星,强化球星与用户的连接,并且增加“道具发电”模式,提升用户看直播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一圆他们的追星梦。

内容+明星,挖掘赛事IP变现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安培分析针对体育粉丝的调查报告也发现,33%的中国球迷愿意为观看NBA而付费。面对这样一个庞大且有付费意愿的用户群体,做好直播服务只是腾讯视频运营NBA版权计划中的一部分。

除了比赛直播之外,腾讯视频还将打造由直播话题节目、直播互动节目和二创节目组成的内容矩阵。另一方面,主持人、嘉宾及女主播也会在腾讯视频建立个人创造者号,通过短视频、个人直播等形式与用户互动。

在“比赛直播+衍生内容”这种模式下,腾讯视频能满足用户在内容消费上更多元化的需求,并且构建一个NBA用户的专属社区。在这个社区里,用户可以观看比赛直播、衍生节目,并且做进一步交流,甚至自发地生产文章、视频等内容,形成一个闭环。此外,腾讯视频与NBA还会在游戏、社交媒体、篮球发展和线下活动等方面展开合作,配合其构建的NBA用户专属社区,腾讯视频也许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商业增长点。

过去几年,腾讯对于NBA版权的运营已经相当成熟,赛事IP本身所具备的变现潜力已经基本完全激发,但新周期下版权成本压力仍有所增加,他们肯定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面对这种现状,腾讯视频决定将赛事IP开发的边界拓展至游戏、社交媒体等方面,开拓更多业务和营收增长点。这种决策也为体育版权玩家们提了一个醒,随着版权成本压力渐增,尽早研究、挖掘赛事IP新的变现模式是减负的好办法。

围绕赛事IP去开发更多变现方式是大势所趋,而体娱结合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大趋势。以腾讯视频旗下的体育向综艺为例,《超新星全运会》通过娱乐明星与竞技体育的结合,确实为体育带来了不少关注。具体到NBA版权的运营上,不少明星都有自己喜欢的NBA球队和球星,腾讯视频也可以让这些明星参与NBA赛事直播,开发出体娱结合的新模式。

随着NBA直播的入驻,腾讯视频将集剧集、综艺等泛娱乐IP和NBA这类体育赛事IP于一身,爱看综艺、剧集的用户群体和喜欢体育赛事的用户群体都将汇聚到同一平台上。这是体育内容、用户和娱乐内容、用户的一次碰撞融合,如果能有效地整合这么多资源、IP和用户群体,这将成为腾讯视频探索体娱结合新模式、提升平台内容丰富度和影响力的一大契机,也能为其他平台构建体娱结合生态提供参考案例。

其实不管是推行“比赛直播+衍生内容”的内容生产模式,还是体娱结合模式的探索,都反映了在引入NBA这类体育赛事IP后,腾讯视频既能丰富其IP资源,又能在内容生产和平台发展方面获得更多发挥空间。因此,未来腾讯视频可以围绕NBA和其他IP资源,做一些联动策划,为用户提供更多样的内容享受,对于进一步挖掘平台商业潜力有重要意义。

常规赛已经打响,或许在某些直播场次中,我们就能看到球迷和明星粉丝这两大类属性差异明显的群体齐聚同一个直播间,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和球星刷道具助威,这样的场景会十分有趣。

延展阅读:

腾讯在建的体育“新赛场”

将NBA版权转至腾讯视频后,腾讯体育的下一步怎么走?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

腾讯体育在哪看nba直播

看NBA,首先你得充值会员,因为腾讯和NBA有签约,所以直播源只有腾讯方面持有。

上面是首要,其次看NBA直播的话,其实可以不用下载腾讯体育,你可以打开微信,搜索腾讯体育,步骤如下:

然后点开这个腾讯体育+即可观看比赛。

当然如果没有会员,也可以去搜索一些直播源观看。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点开我的主页了解一下。

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NBA就开赛啦,占个坑~湖人总冠军

NBA国内转播三足鼎立,央视腾讯咪咕三大平台,你喜欢哪一个?

央视复播NBA之后,国内主流直播NBA比赛的平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就是CCTV5,腾讯和咪咕,球迷的选择非常丰富。三个平台各有特色,也各有不足,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各平台的优缺点。

▼央视五台

央视五台原本是国内转播NBA的老大哥,国内大部分球迷都是看着CCTV5了解NBA的,但是今非昔比,在经历了禁播NBA和互联网快速发展期后,央视的老大哥地位已经不保,最明显的是解说人才匮乏。

目前央视已经播出的三场NBA比赛中,于嘉只能一个人单口解说,未来刘星宇和黄子忠可能也要顶上,这就是五台目前全部的篮球解说储备了。

至于解说嘉宾,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解说CBA的嘉宾对NBA并不算特别了解,所以单口解说NBA,将在央视成为常态。

当然央视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对于观众来说,观赛体验相对纯粹,解说从头到尾都在讲和篮球有关的话题,在比赛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大量植入性广告。

▼腾讯体育

曾经NBA的国内网络直播是兵分多路,直到腾讯花大价钱一统江湖。腾讯在拿到版权后,趁势把国内大部分知名NBA解说和评论员都招致帐下,所以腾讯体育可以为每一场比赛,配备一名成熟的解说,大部分比赛再配一名解说嘉宾,解说实力最为雄厚。

但是腾讯体育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植入性广告太多,二是饭圈文化严重。如果第一点还能用经济因素来解释,那么第二点就是故意为之了。腾讯让旗下的女主播,每个人都负责一支有超级球星的球队,并贴上铁粉的标签,以此来吸引观众。

这种做法虽然能吸引流量,但是对于NBA比赛本身是一种削弱,很多资深球迷都表示,在腾讯体育看NBA时,会有一种过犹不及的感觉,太多的非篮球因素充斥在比赛当中。

这种饭圈文化其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腾讯平台的NBA解说,在评价超级巨星时,因为担心被粉丝群起攻之,这些解说基本是和稀泥的状态,大牌发挥得不好也敢分析原因,反之大牌出现精彩镜头,很多解说大呼小叫,略显浮夸。

▼咪咕视频

咪咕视频近年来在体育转播领域扩张迅猛,基本全球各大顶级赛事,他们都有转播权,但是在NBA解说领域,因为腾讯起步太早,所以市场上优秀的解说已经很少,咪咕平台目前的解说业务能力都不算突出。

这种情况下,杨健从央视辞职加盟咪咕,对于咪咕NBA的转播团队来说,绝对是关键点,杨健在体育解说领域的能力和资历受到公认,有这个大牌压阵,在关键的NBA比赛中,咪咕也能组建杨健和苏群这种重量级解说配置。

▼观赛价格对比

除了解说业务能力和观赛体验,看比赛的成本也值得讨论,显然央视在这一环节,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腾讯和咪咕相比,腾讯的NBA会员相对实惠。

如果购买腾讯体育会员,每个月能得到8张NBA观赛券,而且腾讯NBA基本每天都有一场免费场次,即便不去购买专门的NBA会员,观众也能欣赏很多场比赛。

而咪咕NBA的观赛门槛就有些高了,单有咪咕视频会员看不了NBA,必须要购买NBA会员包才行,但由于价格偏高,广大球迷也是常有抱怨。

综合对比下来,互联网平台虽然转播气氛热烈,解说阵容庞大,但有时非篮球因素过多,而且涉及收费,央视转播NBA虽然略微平淡却解说人才匮乏,但是有免费和大屏幕的优势,再加上国内电视观众的基础,央视复播NBA还是能从腾讯和咪咕手中抢得一杯羹的。

腾讯视频为什么不直播NBA了?

不播的原因就不用说了。为什么年还在播,年不直播了?因为原来的合同到年结束了。

新的合同5年15亿美元从年开始,腾讯现在不直播比赛,也可以理解,毕竟压力很大,有舆论的,也有高层的。

至于经济上的损失,我们就无从得知了,也无从知道新合同的条款如何。

我个人觉得大概率是暂停新合同执行或者延迟新合同的执行时间,等那个事件解决后再执行吧

如何看待腾讯NBA直播收费行为?

现在来评价腾讯nba的收费策略还为时尚早。要等新赛季开赛之后结合其免费策略和电视台的转播方案才能判断是不是贵了。

如果新赛季常规赛开始后,腾讯的免费策略和今天苏群老师所说的一样“大部分比赛免费”。那么对于某些球队的死忠比如黄蜂或者爵士,就相当于每个月30元定制了该队的比赛,从以前基本没有太好的渠道看到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比赛可以看全,其实是很值得的。

但是如果今年的免费策略都和昨天和今天一样,湖人对开拓者免费,快船对勇士收费,相信对于大多数球迷来说,这是观赛体验的倒退,再加上每月30元钱的门槛,性价比就更低。

其实球迷们心里都知道,腾讯获得nba视频的独播权后,应该就是凶多吉少了。但是nba在中国是个日渐扩大的市场,很难说腾讯不会插一脚进来,而腾讯一旦进来了,用的就是腾讯模式-绑定QQ或者微信,然后开始卖钻。冲个体育会员吧,让你的朋友仰望你—这句话怎么看怎么像腾讯的文案:“花钱换个QQ秀吧,让小伙伴仰望你”“花钱换个聊天气泡吧,让你说话变得更炫酷”。腾讯nba的新闻看上去也更像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存在的,其次才是篮球。假如想通过30元一月的会员来获得真实的持久的篮球乐趣,实在是有点难。QQ会员还分各种等级呢,对吧。

其实特别不喜欢今天刘家超先生在解说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今天冲会员看球的都是真球迷”。其实这句话本身没什么问题,对于自己的顾客多捧两句也是应该的。但是对于腾讯这种大公司,眼光确实不能放得太窄,话也要小心说,今天没有冲会员看直播的观众,也许已经在2KOL里投入了上百呢。

总而言之,以腾讯的能力和水平,相信会在收费和免费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不至于把全国球迷都惹毛了,毕竟付费这种东西,在国内还要慢慢引导。30元一个月值不值,确实是要看情况分人。对于一个上班族,每个月不到10天假期,加上睡睡懒觉,外出应酬,一个月也不见得能有时间看3-5场,再加上解说还是那几个解说,中间依旧放广告(吧?),所以不见得有钱就回去买。相反倒是欧洲五大联赛更靠谱一些,甚至于中超。。。就和家里的电视一样,假如长时间没人看,相信有的家庭会选择不交有线电视收视费的吧。

有点跑题了,其实我的态度也只是观望。。。但是我感觉这款产品应该和QQ本身一样,不冲会员当然也能用,冲了会员呢?也不见得好用多少,更不会有什么小伙伴仰望。。。

————————————更新的分割线————————————————

时隔将近一年,总共7个赞,然而我决定更新这个回答。

去年腾讯nba推出了会员制度之后,果然在知乎上看到了柯凡和苏群老师的回答,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人气。上一个赛季的nba无疑是精彩纷呈,但是腾讯nba的解说却貌似没有多大进步。后来腾讯nba为会员们推出了英文原音的服务,但是柯凡老师却在英文原音上栽了个跟头。。。这几天在腾讯nba的app上,球迷们看到了最新的腾讯nba会员收费规则,即30/月的球队会员,88/月的league pass。这中收费标准不得不说,让人们看到了百事通league pass的影子,也许是腾讯在去年的nba直播和相关合作中尝到了甜头,今年在nba直播上加大了投入,也加紧了对球迷们的收费。

如何看待最新的收费标准?我觉得也许对于更多的消费者来说,花钱看nba变得更加不划算了吧。大多数的球迷,还是更愿意能够在空闲的时候,多看一下热门的场次和有看头的球星,对于这些球迷来说,其实最划算的办法是花钱观看某一场比赛,比如看一场比赛几块钱。对于大部分有能力购买88月/月的球迷来说,很多人其实是没有时间观看几场比赛的,毕竟白天要上班,周末可能还要应酬。因此最终看来,最划算的就是某些球队的死忠,然后还有时间经常看比赛的球迷。。。但其实这种球迷还是少数吧。。。

不得不说,腾讯就是把消费者当作消费者,或者更直接的说,当作韭菜,而不是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nba在中国直播了这么多年,从新浪时代开始就开始说相声。但普及了这么多年,球迷们对篮球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并不单单满足于看到场上的局势,更愿意收获一些即时的战术分析以及一些靠谱的背景新闻和预测。但腾讯在买断nba转播权后,在这几个方面并没有做出明显的改进,确实不得不说转播技术越来越好,还有美女在直播过程中捣乱,活动也越来越多。但是nba直播的内容,nba新闻,包括在前方采访的记者水平(英语水平真是不敢恭维啊),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腾讯nba的水平值不值88元/月?当然不值,除非腾讯nba在新的赛季中真的打算有所改变,但是似乎极为不可能,柯凡老师还坐在那里呀,也没见谁能把他怎么样。。。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只要The Great Wall存在,我们就得习惯于国内很多互联网厂商的无良行径,什么在视频中间插广告,字幕前面插广告,按钮前面弹窗。。。根本没有人在乎球迷们到底球看得开不开心,体验好不好,能收获多少东西,只要这一切看起来漂漂亮亮的,即使是个泡沫也没有关系。

况且花不花钱和花多少钱,在谁的身上花钱,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很多人反对腾讯nba收费,是因为不满意腾讯的质量,而不是舍不得那么多钱,或者只是认为性价比很低。当然号召腾讯取消付费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谴责不支持付费的观众也是没有道理的。不喜欢给腾讯nba付费的人,也许更愿意把那些钱花在正版游戏上。

中国国内的league pass本身和美国的可比性不大,在苏群老师关于nba付费的文章中,详细解读了各国的付费规则。但是,中国的nba直播是在上午,很多人都没有时间看。其次,并没有列出定价和各国收入水平的对比啊。另外,亚洲区,比如菲律宾,会员nba收视率到底是多少?并没有数据。现在正是nba在国内发展的大好时机,腾讯收费对nba在中国的发展本身是好是坏?我不敢说。但是很多人认为cf火麒麟的出现间接导致了今年守望先锋中国战队的崩盘(不是我,请不要喷我)。

对了,你们真的认为腾讯nba的league pass就这个定价了么?明年呢?后年呢?万一跟nfl绑定购买了呢?

腾讯5亿美金签下NBA直播,是否意味着腾讯视频准备发力?

这是我写的发布在专栏“南山快评”(微信订阅号:nanshankuaiping)上的文章,直接贴过来了。

----------------------------------------------

对于喜欢看NBA比赛的人来说,腾讯今年着实是弄出了个大新闻:在年初的时候腾讯同NBA公司共同宣布,双方签订一份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腾讯将拥有大陆地区NBA独家的网络播放权;-赛季的NBA常规赛事即将开赛,腾讯提前试了一把火,在近日推出付费的转播服务,这一下子在球迷当中炸开了锅,网络上出现很多对腾讯的抨击甚至谩骂,笔者想谈一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在腾讯拿到本次NBA独家版权之前,新浪是这个领域的绝对“老大”。年,新浪跟NBA签了3年协议,价格约为每年700万美元,每天可以播放一场NBA比赛。年,受微博业务拖累,面临经营压力的新浪放手一搏以每年万美元拿下NBA“2+1”(两年合同,但第三年新浪有优先续约的权力)的续约合同,除了比赛转播,NBA官方社区也落户新浪。

彼时,尽管新浪拿到了网络转播权,但NBA还是会在新浪优先选择转播的情况下,每周授权给腾讯转播两场NBA赛事的权利;同时,乐视体育也获得部分比赛的转播权限。NBA公司希望这项赛事在转播方之间能形成竞争。但如今,行业格局将从“三国杀”到腾讯一家的“独角戏”,新浪不得不退回到文字直播+新闻的时代,而乐视则选择将注意力放在目前不太受关注的一些体育赛事上,做长尾部分。

据悉,腾讯提供给NBA联盟的价格是5年5亿美元(约31亿人民币),在前不久爆出来的中超赛事转播合同5年80亿人民币之前,这是中国体育产业出现的最大合同。

腾讯是BAT互联网三巨头之一,是一家市值亿美元的公司,腾讯系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属于最优秀的之一,由腾讯提供NBA转播服务预计会在画面质量、流畅程度、解说等方面有巨大提升,对于球迷来说这是一件好事,那么为什么会在网络上引发争议?

问题的关键在于腾讯改变了以前免费转播+转播前广告+冠名的模式,直接推出付费的服务,收费标准是会员资费30元/月,3个月88元,12个月298元,与此同时腾讯体育依然会保持部分场次的免费播出,数量将超过去年新浪免费转播的场次。

这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此前在国内并没有对视频内容收费成功的例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视频内容都是可以免费观看(当然会有一些广告),直到近一两年,由于视频网站增加对优质内容的购买,整个成本提升,以及视频广告的糟糕体验,主流的视频网站都已经在尝试付费播放视频的模式,结果还未可知。这是一次被动式的模式升级,发生的背景是知识产权逐渐被重视,内容的价格越来越高,改变免费的模式增加收入以此来覆盖版权购买和带宽成本对于视频服务商是不得不为的事情。即使是采用对内容收费的模式,视频网站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前几日传出消息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优酷土豆,如果不是竞争太激烈,烧钱烧得厉害,优酷土豆的管理层当不会做这样的决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腾讯对NBA直播尝试收费模式,是可以理解的。

把目光放到国外,其实NBA赛事在北美和欧洲都是付费转播的,在网络上通过购买NBA League Pass会员收看NBA比赛,价格大概一个月30美元,相比之下腾讯推出的30元人民币每月并不贵。

反对者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1、以前免费,现在收费,腾讯太贪心云云。

2、收费是不合理的,因为腾讯垄断云云。

3、只要腾讯的都是差的,我不听我不听。。。

笔者要说,商业的本质是要盈利的,不盈利那是做慈善,不是商业,只有当服务能够赚到钱这种服务才能长期存在。苹果公司之所以卖出的电子产品相比其他公司更贵在于需要投入更多的钱到创新上,反过来创新出来的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促使继续创新。所以只有让企业盈利,技术和服务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向前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更高。

另外,此前的NBA网络转播模式并不是真正的免费,而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即从广告商那里结算,最终会通过用户购买广告商的产品抵消。现在只是采取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来收费,这中间还节省用户浪费在看广告上的时间成本,提升了感官体验。即使是存在真正完全免费的服务那也不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就像一个陌生人帮了你的忙,这只表示他比较nice,并不意味着任何陌生人都应该来帮你的忙。免费不是正常的,付费才是正常的。

而关于垄断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因为这是知识产权的领域,并不是公共的必需品。对于知识产权来说所有权大多都是独家的,一个作家写了一本书,书的版权只属于这个作家,然后他把书交给一个代理商独家发行,你总不能说这个代理商垄断吧?

对比国内其他赛事版权,中超刚刚签订5年80亿人民币的“天价合约”,这个合约在国内是创纪录的,但是和欧洲5大联赛转播合同相比还不在一个数量级。中国男篮刚刚夺得亚锦赛冠军,激发了球迷对篮球的热情,然而不可思议的是CBA竟然还停留在俱乐部花钱请电视台转播的阶段!

文章、电影、音乐、视频这些都属于互联网内容产业,都是有知识产权的,当下这些领域已经发展到一个边际,此前免费的模式已经无法增加更多的产业价值,笔者认为整个内容产业的未来在付费,读者主动打赏作者,用户购买会员看电影、听音乐,这都是好的现象。

此次腾讯买断NBA网络转播权,推出收费转播业务在国内体育产业是一个开始,无法肯定这样一次尝试能够取得成功,但是如果这一模式能够做起来意味着国内用户对内容的知识产权意识有很大提升。当有一天,国内的体育赛事也能拿到与市场价值相匹配的知识产权合同,当为别人的知识产权付费成为一种共识的时候,中国的体育产业、内容产业以及公民的市场意识才真正到达一个成熟的阶段,在此之前,路还很长。

安利一下我的专栏:“南山快评”,一个原创杂文专栏,聚焦热点话题,涵盖经济、历史、军事、体育等领域,理性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欢迎关注。

知乎专栏:南山快评 - 知乎专栏

微信订阅号:nanshankuaiping,扫描二维码关注。

腾讯的NBA直播使用了什么样的压缩技术使得画质更清楚流畅??

应该是服务器的问题

腾讯视频为什么不直播NBA了?

不播的原因就不用说了。为什么年还在播,年不直播了?因为原来的合同到年结束了。

新的合同5年15亿美元从年开始,腾讯现在不直播比赛,也可以理解,毕竟压力很大,有舆论的,也有高层的。

至于经济上的损失,我们就无从得知了,也无从知道新合同的条款如何。

我个人觉得大概率是暂停新合同执行或者延迟新合同的执行时间,等那个事件解决后再执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