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大战,迫在眉睫
文/DoNews 尹太白编辑/杨博丞
关于“耳朵经济”的战争一触即发。
数据可以为这场战争的必要性提供一些佐证。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在线音频用户数为4.9亿,相较于2018年增加了14.0%,预计到2020年用户数量可以达到5.4亿,其中以有声书、播客等为代表的长音频更容易获得用户青睐。同时,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6月,在线音频用户月均使用时长为600分钟,同比增长75.4%。
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的另一面是市场规模的扩张。上述报告还显示,2020年在线音频的市场规模同比去年增长55.1%至175.8亿元,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43.1亿元。
互联网巨头的动向则从侧面表现出了这场战争的激烈程度。
除了在线音频老牌选手喜马拉雅、荔枝和蜻蜓FM持续发力外,2020年以来,字节跳动、网易和腾讯等巨头也相继上线了在线音频产品。
一个不可置否的事实是,“耳朵经济”的用户群体还在不断提升,市场规模也在急剧扩张,这一领域已被巨头们视为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与此同时,尽管喜马拉雅、荔枝和蜻蜓FM已在行业内深耕多年,但仍不具备造血功能,只能依靠资本市场供血才能生存。
一边要强势抢夺,一边要艰难防守,这也意味着,一场关于耳朵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崛起
时间回到2009年,当时豆瓣FM利用个性化推荐技术开辟了在线音乐的先河。两年后,蜻蜓FM横空出世,并将产品定位从“音乐”扩展到“音频”,即“在线收音机”。成立当年,便迅速聚合起海内外近3000家传统电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时蜻蜓FM创始人张强认为在线音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独特的应用场景,“如果不能用眼睛,你什么也干不了,但你还是可以通过听音频内容,获得一些知识。”
按照原计划,蜻蜓FM预计上线3个月后达到20万用户,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上线当月便吸引了超过50万用户,第二年这一数字直接翻了一番,用户规模达到了百万级别。
隔年秋天,另一个FM玩家上线。两位连续创业者余建军和陈小雨在合作的虚拟社区项目失败后,也将目光瞄准了在线音频领域,并在证大集团的支持下成立了喜马拉雅,定位UGC音频分享平台。
2013年是在线音频行业的分水岭。这一年,喜马拉雅相继与阅文集团、中信出版社等出版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截止2019年,喜马拉雅坐拥市场上70%畅销书的有声版权。
相比之下,蜻蜓FM虽然行动早,但效率过慢。直到2014年,蜻蜓FM才成功并购央广之声,获得大量音频内容版权。到了2015年,蜻蜓FM终于意识到UGC的重要性,于是正式提出PUGC战略,但相比从诞生之初就定位UGC的喜马拉雅,还是慢了不少。
版权和UGC落后于人,随后兴起的知识付费风口又再次扩大了二者之间的差距。
2016年,喜马拉雅高调入局知识付费,上线了马东的付费栏目「好好说话」,还顺势造出了国内首个内容消费节——123知识狂欢节,而蜻蜓FM则拖到2017年才正式入场。
来自易观的数据显示,2017年市场畅销的付费内容中,喜马拉雅占比57%,蜻蜓FM占比9%。蜻蜓FM前COO肖轶也坦诚道:过去几年业务策略确实比较慢。其虽是市场先发者,但在播客、有声书和知识付费的模式扩张上都处于跟随姿态,导致用户和内容体量也被逐步拉开差距。
在蜻蜓FM和喜马拉雅缠斗的几年中,考拉FM、荔枝相继问世。
作为后起之秀,荔枝选择了一条偏向社交的发展路径,在当时,荔枝添加了私人播客功能和智能推荐功能,这为其后来的音频娱乐社区定位埋下了伏笔。
2018年末,蜻蜓FM的用户总数突破4.5亿,喜马拉雅则是4.8亿,而直到2019年上半年,荔枝的用户总数才突破2亿。
事实上,荔枝从FM时代起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就一直很被动,其尝试过知识付费、广告、周边电商,但都无一成型。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相对落后的荔枝成功“抢滩”,率先登陆美股。
在线音频行业发展了9年,老牌玩家依次走过了互联网+、知识付费、直播等多个风口,但终究未定胜负,三家在线音频虽然建立起了播客生态,并培养了一定的用户粘性和使用惯性,可至今仍没有一家平台能在领域内形成绝对优势。
变局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在线音频行业格局已形成三足鼎立之时,2020年,在线音频行业却陆续冒出了多位重量级新玩家,让原本平静的江湖变得暗潮汹涌。
最具攻击性的是腾讯。
“长音频将是未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持续发力的战略领域。将通过在线音乐和社交娱乐服务的协同,助力长音频业务发展,加速推动音乐与音频的融合发展。”在今年4月23日,“酷我畅听”的战略发布会上,腾讯音乐娱乐集团CEO彭迦信这样解释道。
事实上,腾讯音乐在长音频市场的布局,早在2019年就已开始。不仅QQ音乐开辟出“听书”板块,引入《庆余年》《盗墓笔记》等原著IP有声小说,酷狗音乐推出了“酷狗电台”,而酷我音乐则发布了“百亿声机”全领域长音频招募计划,砸下百亿资源和资金扶持长音频领域UGC创作。
腾讯音乐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酷我畅听通过与阅文集团等在线文学平台的合作,新增了数千本有声读物内容,并拥有阅文集团最受欢迎作品Top100榜单中大部分作品的音频作品改编权。除在线文学作品之外,还与热门电视剧以及国内漫画IP合作进行音频化改编。
此外,腾讯旗下的微信也向在线音频领域发起了冲击。今年12月,微信听书App正式上线,内容涵盖了有声小说、书籍和各类音频节目。通过“集团军”的形式向在线音频发起猛烈冲击,这足以见得腾讯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
另两匹闯入在线音频领域的黑马是网易和字节跳动。
2018年,网易云音乐上线视频直播后,又于2019年9月正式上线全新内容版块“声之剧场”,主打年轻IP改编的广播剧与有声书推出语音直播。
今年6月初,字节跳动正式上线了一款名为“番茄畅听”的在线音频应用,番茄畅听依托于字节跳动免费小说平台番茄小说,将番茄小说中的正版小说以音频形式播放出来。
早在前几年,B站收购音频平台猫耳FM入局在线音频领域,并且划分音频分区加码在线音频,而快手也宣布要通过一款全新的播客类产品“皮艇”进军长音频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巨头此时扎堆进入在线音频领域,其实是在互相卡位,“大家都想先把长音频的坑占住,毕竟长音频对他们未来的整体发展非常有利。”
困境
赛道越发拥挤的同时,某种程度上,原来的一些问题也被突显出来了。在探索在线音频新生态的过程中,亏损、内容违规、版权等问题的存在,让这一市场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有数据可供参考的是荔枝。作为在线音频第一股,荔枝于今年初挂牌纳斯达克,但自从上市以来,股价便一路下行,市值缩水60%,上市不到一年跌至不足1亿美元。
资本市场的触礁,源于荔枝惨淡的业绩。根据荔枝三季度财报,其总营收为3.615亿元,同比增长10%,而净利润则为-610万,同比收窄87%。虽然亏损收窄,但荔枝的月付费用户占月活跃用户数的比例在1%以下,这意味着其付费转化率并不高。
盈利,是摆在在线音频行业面前一个共同的待解难题。
不仅是荔枝,即便是行业头部玩家喜马拉雅也没能解决这一难题,截止2019年5月,喜马拉雅付费用户达到了400万,付费率仅为5.3%。
除了盈利难题,版权和内容违规是横亘在在线音频平台面前的另一道沟壑。
现阶段,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主要以PGC内容为主,有众多有声书的版权,但这也在使得内容成本投入过高,相比之下,以UGC内容为主的荔枝规避了高昂的版权费用,但也同样因为UGC内容不好把控,使得内容违规、涉黄、侵权等问题频出。
今年9月初,荔枝爆出存在助眠内容挑逗、多名助眠主播诱售低俗色情音视频等问题,受到广东网信办等有关部门约谈,并被责令关停直播板块“助眠”频道。其实早在2018年4月,荔枝的ASMR频道就因涉黄问题被约谈。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尽管整个在线音频行业发展前景诱人,也吸引了各互联网巨头入局,但是相比在线音乐、短视频和直播等,在线音频本身仍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迄今为止,也没有真正建立起内容护城河的玩家。
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战况胶着,加上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等新玩家入局搅动市场,在线音频市场又将迎来新一轮争夺战。
而争夺战的关键在于,谁能够率先解决行业困境,谁就能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2021年,在线音频行业将会重新洗牌。
本文源自Donews
裁员!裁员!裁员!创业者们的寒冬大逃杀!
“我们还是在最好的时代,
哪怕现在有寒冬的阴影。”
编者按:在持续一年的资本寒冬中,如今即使最迟钝的人也感受到了寒冬已至。但这不仅仅应该在各种大佬的访谈、发言中被谈及。在过去一年中,数以万计的创业公司,以及人数更为广泛的创业公司员工们,被迫经历了一段以裁员为主题的生活。这些经历值得被记录。
资本自有周期,市场总会回暖。但每一段创业者们随潮起潮落的经历、思考和痛苦的故事,都将在接下来更长的时间里被反复想起。
文 | 方园婧 张晴
编辑 | 杨轩
是数字,也是痛苦
爱鲜蜂的创始人张赢曾经以为,创业就是带着一帮兄弟以最快的速度攻城略地。但现在,这场战争还没胜利,他却要请兄弟们离开。
2016年5月,盛夏未至,闷热的空气已经提前笼罩了南方小城。夜里8点,张赢一个人待在酒店的房间里,开着空调,可还是感觉窒息,为了赶走缠绕在心口的阴郁,烟一包接着一包,似乎也无济于事。
他想了很久该怎么向一个人开口,请他离职。那是爱鲜蜂的一个区域经理,创办初期和张赢挨家挨户地地推,谈合租,肯干肯拼,有张赢欣赏的血性。张赢记得,某次和他一起去外地谈合作。回来的路上他累得不行,张赢看着都觉得心疼,喊对方换到副驾坐着休息,自己把那段最难的道路开过去。张赢对36氪说,自己对这个人的感情 “和亲弟弟一样”。
虽然这名区域经理非常勤奋,但在“2、7、1”的末位淘汰制里,他长时间停留在最末“1”的位置。仅有完美的执行力是不够的,在创业公司的初期,速度和公司的存亡直接挂钩,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让他学习,成长为懂供应链、地推、物流的区域经理。
谈话进行了四个小时,张赢说,这可能也是自己“这辈子度过的最漫长的四个小时”。
“哥,这个工牌我就不交了,”末了,对方说,“我会争取好好锻炼了回来。”张赢如鲠在喉。“这种感觉真是,太伤了。”
在过去一年中,这种痛苦蔓延到了大批创业者心头。被作为业内精英挖角进纷享逍客、职位不低的肖华,在试用期结束前被辞退了,临走前,挖他进来的副总裁请他们吃了一顿“散伙饭”。
“如果不是赶到不得不裁员这个当口,我是绝对不会让你走的”,副总裁充满了无奈和愧疚,“只能说时运不济。”
只是速度这么快让肖华吃不消。“今年的市场太不好了,重新找工作也得降薪,大部分公司都在缩减成本。”
在百度搜索,关于“裁员”的新闻有263,000篇,整整38页,其中30页是发生在2016年的。
从理性上看,这是必然之举。一个美元基金合伙人对36氪说,前段时间他碰到自己投的一个创始人,对方主动和他报备说,公司已经裁了几百人。他很赞许,“这才是CEO对公司应该有的判断力,不然怎么样?等死吗?”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般是先砍补贴、市场费用;接下来,边缘业务和边缘部门可以精简的精简;最后,就是裁人。”一家基金的合伙人对36氪说。
裁员,已是应对寒冬的最后一招。
独角兽们
即使是最强壮、业务足够稳固的独角兽们,也在主动收缩。
合并后的美团点评,刚刚让员工们签了一份叫做PIP(员工发展改进计划)的文件,宣布了新的考核目标。简单来说,这家公司将在自己的销售BD体系中,实行末位淘汰。
具体规则是:一二三线城市的后15%员工,四五线城市的后20%员工,进入淘汰预警名单,两个月未达标,就要裁掉。对于这家有着至少3.5万名员工的公司来说,这意味着数千人可能即将失业。
饿了么正把所有的配送团队甩给代理商,这样可以减少社保等成本。两个月,这是饿了么给出的过渡期。但这之后,原本体系里的员工,也可能面临或者换公司、或者失业。
小米悄悄地减少了它在仓库中的作业人员。在全国,小米有十几个仓库,近上千名员工。仓库和人数更多的客服部门,总人数占到了小米员工近一半。
爱奇艺在厉行节约。现在其CEO龚宇批复出差申请时,会要求每个部门减少一个出差名额,批复采购产品物料的申请,会要求数量减少10%。
除了裁员外,美团还把自己一手孵化的猫眼电影的控股权卖给了光线传媒。过去一年,猫眼也较少跟进阿里的淘票票和腾讯系的微影时代挑起的电影票补贴战。饿了么的早餐业务补贴已经几近停滞,其一名内部员工对36氪称,早餐订单量因此下降了约2/5。
36氪采访的7家不愿具名的风投机构,都表示自己手里有项目在裁员。 其中有投资人承认,自己投的项目里在裁员的有“一半”。一名在风险投资业从业十几年的业内大佬对36氪说,“大部分公司都要面临收缩乃至裁员的结果。”
此表来源于公开资料整理制作
谁在颠倒创业者们的命运?
在创投领域,似乎有一只无形却有力的手,一把掐住了还在扩张的创业者们的喉咙,还有他们的对手。
很多公司被这股力量打趴下了,甚至消失了。考拉班车、蜜淘、博湃养车、美味七七……上一条大新闻可能还是获得了巨额融资,下一秒就上了死亡名单,前后最短不超过一年。
2015年7月,A股跌破4000点。8月26日,全球股市大跌,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000点。
同一时间,华兴资本的董事总经理杜永波对创业者说,“从现在开始,忘掉你对投资人拍着胸脯说的增速和GMV吧。你要关注现金流,要活下来,要把拿到的钱至少按24个月的时间去打算”。
“有的创业者就是埋头干活儿,过了几个月,才发现钱少了很多,”一家VC说,“但我们旁观者清,我们要求半个月开一次会,收入多少,花了多少钱,都要讲清楚,这样他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状况”。
一个美元基金的做法更加严格,对于提醒了以后还执迷不悟的创业者,他们索性采取强硬的措施。把钱放在共同账户里面,不让他们花。每花一笔钱,都要申请,投资人批准才能放款,这样才能逼迫他们开始考虑则么省钱。“谁都不希望公司死,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该基金合伙人说。
2015年9月,张赢接到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的一个电话:“爱鲜蜂现在有多少人?” “一千多人吧”。庄辰超又问,“你想一想,如果只有两百个人的骨干,你的增速能保持吗?”
张赢沉默了,“能,但是会阵痛。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提高效率,要创新。”庄辰超告诉张赢,即使在去哪儿最好的时候,自己手里也始终有一份两百人左右的名单,“一旦公司遇到危险,我也能够迅速调整架构”。
2015年9月23日,爱鲜蜂拿到了7000万美元融资的新闻刷爆了每一个爱鲜蜂员工的朋友圈。爱鲜蜂的员工们很兴奋,觉得这意味着新一波的补贴、涨薪、升职。但张赢在内部会上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要反省,人效是不是合理?靠什么赚钱?”。他后来把这个会总结成整风会,“杀骄傲的风”。
开完会,张赢马上砍掉了海淘和校园两个事业部,把原来负责普通小店和金牌小店供货的两个不同销售团队合并,采销合一。
爱鲜蜂算是幸运的,至少还有人提醒。“都要收缩。区别在于有的主动,有的被动,”一名基金合伙人对36氪说,如果是主动调整,那么公司的状况还可控,但如果是正在快速扩张却突然受挫,那么情况就很危险。
不幸的创业者还在盲目得冲量、扩张,直到准备新融资,才发现后面再也没有人能接棒了。除了极速裁员别无选择,甚至有的连裁员补偿金也发不出来,只能轰然倒闭。
青年菜君的用户最近发现,商城里所有的单品都显示已售完,再也下不了新的订单,可昨天明明还显示有不少存货,“看来之前的订单就是最后一次了”,有用户说。一名O2O领域人士对36氪说,青年菜君烧了那么多钱,但是只留存下了几千名忠实用户。e袋洗、宅米、美菜网、辣妈帮……这些明星公司都出现了接近50%甚至更多的裁员。
从贪婪到恐惧
“市场从‘贪婪’转向‘恐惧’,只在弹指间”,经纬创投的创始合伙人张颖说。2014年年底,他感到有些不妙,但“也无法准确告诉你低潮何时到来,甚至无法负责任地得出结论,低潮是否会在12个月内到来。”
2015年年中之前的互联网,却俨然是另一个次元。来自私募和创投行业的投资,仅2015年上半年的投资额就和2014年全年持平,其中一半以上投入到了TMT行业,创2012年以来新高。
2015年融资案例总数达到3932个,而五年前这个数字只有302个。这近4000个融资案例里面,大部分投向了电商、O2O、企业服务、P2P等领域。现在回头看,当时这些似乎非常容易出现独角兽的领域,是寒潮风暴席卷最为猛烈的地方。
“热了就要冷,这是就是市场规律”,一名VC合伙人说,这一次寒冬的特殊之处是,热门风投领域的潮落,跟实体经济的困难“叠加到了一起”。
2015年初,张赢带着爱鲜蜂团队地推时,一位店主和他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客人买的东西变少了,房租又涨得厉害,赚不到什么钱。”
711便利店店租租逐年递增12%,大型商超、连锁餐饮亏损也比往年严重许多,关店的新闻接连在沃尔玛、乐天玛特、家乐福上演。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门店121家,创关店数量新高,中国的制造业也处境艰难。
易凯资本的王冉说,今年中国的GDP增速可能会降到3-5%,中国经济也会进入一个相对漫长的下行周期。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80年至2015年,中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都达到了9.74%。上次出现5%左右的数字还是在1989年至1990年之间。
那些在风险投资领域更老练的聪明人,较早预感到了这场风暴。
2014年底,华兴资本的董事总经理、华晟资本合伙人杜永波发现老虎基金、DST不怎么投案子了,这是市场泡沫的一个先兆,“一流风投开始收手了”。同年九月,老虎基金创始人Julian Robertson说,他不知道泡沫何时会破裂,但一定会是以“非常糟糕的”方式。
张颖观察到,2014年9月开始过去20年标普500指数与美国GNP相除的比率数据,已经又一次接近100%,这个数据是巴菲特衡量股市估值的 “单一指标”。这个指标历史上有两次接近和超过100%,一次是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一次是2007-2008年的经济危机。
但还有人在不断冲向这个盲目的市场。
老虎、DST这种一线美元风投不投了以后,专门投传统行业的PE基金忽然冲进来,接了一棒;然后又冲进来一批人民币基金,又接盘了一棒。那个时期,投资人们听到很多创业者跟他说,自己“要去找人民币”。
“不要赌战略新兴板,不要想靠市场的波动来挣钱。”有VC现在回顾总结说。
现在,市场又开始一边倒地悲观。截止到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近7亿,占总人口的50%。换句话说,之前由于人口红利带给移动互联网的增速已经逐步放缓,加上实体经济整体面临缓慢的下行周期,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如果这个情况(GDP增速为3%-5%)发生,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所面对的世界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的资产价值都会被重新评估,所有的公司价值都会被全面改写,”王冉说。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最初创业公司们疯狂扩张的做法,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市场热的时候,不扩张就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一名VC合伙人说,资源只会向头部集中。此外,当互联网从业者要去一个新行业,而原有的生态已经很成熟时,必须要表现得强势,这也意味着扩张。
重的、新的、假的
和2008年的寒冬不同,这次的创业公司,要跟线下结合,人数多、人力成本比重大。在行业遇冷时,就要对最大的支出--地面推广的人力成本,来下手。
在长达8个月、陆陆续续的裁员中,爱鲜蜂从原来的一千多人缩减成700多人。
爱鲜蜂所在生活服务领域,在这个寒冬中比其他行业都要更痛苦。2014年至2015年,生活服务领域里诞生的创业公司最多,这两年在当时被称O2O元年。
7月中旬,在纷享销客工作的肖华收到一封人力资源部的邮件,告知他没通过试用期,离他转正就差一天。
一周后,纷享逍客的高层去了一趟敦煌开会。回来后,裁员正式启动。“很多人早上还在跑业务,谈合作,下午就收到裁员的邮件,” 一位内部员工对36氪说,包括去了敦煌的那些高层,也有人离开。
和肖华一起从3月份开始入职的员工不在少数:在北京总部,纷享销客以1-2周为一期,每期都会进入7-8个新员工,直到7月初招聘的节奏才停止。现在这些员工几乎都没有转正,在试用期快结束的前一天收到了和肖华一样的邮件。
在此之前,纷享逍客的员工有70%左右都是销售人员。而裁员中,大量的销售和一线服务人员被裁,加上所有试用期无法转正的员工,大约在700人左右,占原2500人总数的近30%。留存下的员工中, “部分销售总监被被降级成一线销售,部门副总裁降级成总监,”肖华说。
“资方可能觉得,这么大的销售团队去支撑现有这点业务,不划算。”一位内部员工说。
新业务是另一个收缩重点。爱鲜蜂是否调整一项业务的标准是:任何一个业务离开了主营业务的支持,能不能活下去?有没有自己的价值?
肖华面试时,对方说,接下来想做一个和阿里巴巴“钉钉”一样的一站式企业办公平台,希望肖华一起来拓展这些新业务。
而纷享销客裁员时,所有“平台业务”的员工基本都被波及。新平台业务需要庞大的资金和人员去扩张市场,会带来新的亏损,也给新一轮融资带来困难。
在张赢寻找最近一次融资的时候,“什么时候盈利”忽然成了几乎每个投资人都会问的问题,但在之前的三轮融资都没有人提过。当时大家关心的都是订单量、GMV和增速。
“无论公司当下有没有收入,从财务模型上看,都是要在收敛的、亏损是在变小的。要么自己养活自己,要么要让投资人看到盈利希望。”一名VC合伙人说。
本质问题
投资人、创业者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
“过早地想拥有整个世界,”张赢总结去年上半年的爱鲜蜂说。那时候他觉得海淘和校园能够增加用户粘性,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平台。
2015年8月一个晚上,刚过十点,他带着刚结束加班的几个部门负责人在公司周围吃宵夜。烧烤摊旁有个杂货铺,来了个小电摩,上面累着高高的货,牛奶,纸巾,饮料,什么都有,起码两三千元的货。
那一刻张赢才感觉到,情况似乎不太对劲。他是为了想改善传统小店的运营效率而创业的,但他的效率,真的有比这个小电摩高吗?
爱鲜蜂有冷链货运车,有系统来统计订单,一个数百人的地推和物流团队。但这个小店老板,只有一个小电摩,选夜里十点不堵车的时间来送货,一次性送尽可能多的货。小电摩和所谓的互联网平台相比,哪个效率更高?他问在座的部门负责人,大家都愣住了。
红杉资本的周奎和张赢说,“你要知道你是怎么死的,才知道怎么好好的活下去”。
“你死的办法有很多。第一,你盲目扩张,没有办法管控周围的分公司,管理崩溃;第二,疯狂补贴最后被钱烧死;第三,你的产品根本是一个伪需求,是不存在的,”张赢说。
最近有投资人很严肃地问过张赢,“如果两年前让你重新选,你还会不会选择做爱鲜蜂?”他认为这件事情太辛苦,供应链、物流、数不清的线下小店,可能是一个百亿美金级别的公司才能承担的压力。
“最有问题的公司,往往是模式有问题,用户不是阵的需要这一类东西。”一家VC告诉它投资的那些公司,试试看不投入市场费用,订单量有没有变化。如果数据下降的很厉害,就要想新的途径。
所谓的新路径,包括转换新的商业模式、转化服务的客户类型,例如,只服务原有用户中的一部分,或者从服务C端用户转为服务B端用户等等。
6月初,考拉FM启动了一次闪电式裁员,“一个上午就将整个音娱部门撤掉”。“从170人砍到100人左右”,一位内部员工透露,砍了近一半人,“HR已经把Headcount全部冻结,不再招人了”。
同一月,考拉FM里来了一个新孔。他之前是考拉FM在2014年年初收购的创业公司“路况信息”的创始人,李建刚。在被收购后,员工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在办公室看到他。更奇怪的是,原来邱琪需要考拉FM创始人俞清木汇报的工作,开始被转移到和李建刚汇报。
但考拉FM已经开始往车联网的方向转变战略。“音频行业的商业模式比较模糊,没有被完全验证”,邱琪说。之前的FM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内容上,版权是最主要的支出成本。但在用户习惯、市场都没有被完全培育起来的时候,每一家都是烧钱换取流量,“对于盈利,想都没想过。”
裁员后,考拉FM在一周后宣布了来自君联资本1.7亿元人民币的新融资,并宣布未来会以“考拉车载电台”的产品,接入主流汽车平台的车载系统。“车联网,恰恰是李建刚之前所擅长的,”邱琪说。
已经被淡忘在公众视野很久的游戏公司触控科技,在2014年冲击上市失败以后就再没有传出过融资的消息。“一直陆陆续续地有人走,”一位前触控员工对36氪说。触控科技在望京SOHO曾零散地租了近13层楼,现在只有一层还留下来办公使用,其他都已经被转租出去了。
“游戏公司完全是一个项目定生死,项目做得好就活下来,赚大钱,新项目一般都没人投钱了,”一位美元基金合伙人对36氪说。
今年1月份,CEO陈昊芝忽然宣布未来主营业务将聚焦以游戏开发为主的在线教育和职业培训上。看起来似乎走上了一条和最初完全不同的道路。
希望
张赢微信里有个国外同学的群组。毕业后他们大多留在了休斯顿,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小孩,每个周末会轮流在各自的家里办派对,BBQ,拍照分享在群里。张赢很喜欢看。
张赢有时觉得这种生活也挺美好。顿了一会儿,他又说,“但真的让自己觉得有价值,真的能让自己热血沸腾的,还是创业,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
“现在市场不好了,竞争者们的补贴也下来了,我们这种弯腰捡钢镚儿的人家不一定瞧的上了,这对我们来说反而是好事,大家都没那么浮躁。”
此外,不适合这个行业的资本也会退出这个行业,更理解行业本质的钱才会留下来。
张赢很快会宣布一笔新的融资。这笔钱他计划留足一年来用,对他来说,及时控制扩张,提高人效,聚焦主营业务,能帮爱鲜蜂尽量的延长生命周期,能尽快盈利。
投资人们预计,这个冬天在2017年下半年能基本走向尾声。
华晟资本认为,二级市场会首先影响一级市场。“中概股之前已经沉寂很长时间了,最近阿里和京东的财报表现都很不错,宜人贷从两亿美金涨到了十几亿美金,都呈现出比较好的变化。如果新上市的企业在到时候有不错的表现的话,不排除在明年年底之前,一级市场企业的增长空间会重新打开”。
“我们还是在最好的时代,哪怕现在有寒冬的阴影,”张赢说,在美国,中小企业家创造和贡献了70%的GDP,也真正的拉动了就业和刺激了经济。任何一条路,都是靠一个个前赴后继的创业者不断试错给踩出来的。
重生
“我们一个月招了200个人做地推,”眼前这个圆脸,带着眼镜,书生气还未脱的男生笑嘻嘻地跟我说。
他是共享单车ofo的创始人戴维。ofo是一家做校园内部自行车的共享服务,解决校园内常丢车、买车贵、找车难的问题,目前刚拿到B轮融资。投资人告诉他,要快速扩张,尽快得拿下尽可能多的学校,做大规模。
“现在行情不好,你就不担心烧完以后的后续融资吗?”
“不担心,现在已经有很多机构表现出有意愿继续投资我们。”在过去不到一年时间里,他们已经拿到了三轮融资。在寒冬时节,新的领域、好的项目受到的关注反而比以往更多。
他所在的领域近乎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之前国内还未出现过一个聚焦校园内部的自行车租赁生意。在他的这一轮投资方中,有曾经投资过靠疯狂扩张获胜的滴滴的金沙江创投和投资过快的打车的经纬创投——这含义不言而喻。
无论盛夏、寒冬,扩张和收缩似乎和经济周期紧密相关,但也没有通用的规则可寻。进入任何一个新行业,你都必须要有声音,表现出你的强势,在竞争者还未出现的时候,跑的快一点,再快一点。因为,资本只会向头部聚集。
不知道为什么,我在戴维年轻的脸上看到的表情,跟之前几个经历过这轮波动的创业者有点相似,又有点不同:有点兴奋,有点谨慎,说到他正在做的新事情时,眼睛里闪着亮亮的光。
(应采访对象要求,肖华、邱琪为化名。36氪作者徐宁、杜暮雨、Mihawk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