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八分钟是什么?
“北京8分钟是指2018年2月25日,在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闭幕式主会场(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由张艺谋指导的文艺表演。”
2018年2月25日晚,平昌冬奥会落下帷幕。“北京8分钟”的表演将闭幕式推向高潮,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浓缩的现代中国与传统相结合的冰上视觉盛宴,也向世界发出了一份“相约北京”的热情邀请。随着中国接过奥运会的会旗,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2022年,北京见”。
2为什么会有“北京八分钟”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运会旗交接仪式及下届举办地形象展示表演(即“8分钟表演”)固定在奥运会闭幕式举行。而中国北京作为下一届冬奥会的举办方,所以才会有此次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8分钟文艺演出。”
北京8分钟具体是指2018年2月25日,在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闭幕式主会场—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由张艺谋指导的文艺表演。“北京8分钟”的表演将闭幕式推向高潮,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浓缩的现代中国与传统相结合的冰上视觉盛宴,也向世界发出了一份“相约北京”的热情邀请。随着中国接过奥运会的会旗,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2022年,北京见”。
3北京八分钟的创意是什么?
“2018年2月25号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总导演张艺谋在表示,北京八分钟的创意在于新和科技,用8分钟展示中国成就和大国自信,展现中国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信心和中国人民欢迎全球朋友到中国来作客的热情。”
在“北京八分钟”的舞台上,24块大屏幕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美好形象,成为演出中的一大亮点。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个好听的名字:“冰屏”。这项源自中国本土的创新设计可以实现透明图像显示,效果更通透更灵动,获得过国内国际多项发明专利。“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北京文艺表演项目总监黄庆生介绍。
“因为本身它透明屏有一个通透的一个效果,所以大家叫起来比较朗朗上口,所以我们这个屏的这个名字就这样过来了。冬奥会用的这个冰屏是特别定制的,因为以前我们是标准模块是一米乘以500这种模块,如果装起来就是一米,中间达到三米,中间就两根电源。为了咱们冬奥这个项目,咱们做这个定制做成的左右模块各一米5×500的这种拼接起来,那中间用的这个透明的立柱,做起来就远远看过去,它就是浑然一体是一块的。我们在冷库摄氏零下30度,后面就调到零下20度,机器人做了我们做了二十四块,然后6块备屏。”
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移动机器人,它们不仅完成了自己动作编排,更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进行了联动表演,同样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升级创新。在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雷看来,此次他们主要实现了技术方面两点突破:
“这里面我们实际上使用了激光导航,我们使用了二维的leader的导航技术,而且导航的距离非常远,跟以往所有的工程都不一样。演员会不断的在场景中穿插,我们机器人之间也会不断移动,所以他们经常有一些遮挡。那么我们就要克服这个困难,让我们的算法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有没有遮挡,还是目标有时候有丢失,我们都能很快的重新定位,这是一个突破。机器人完全按照编好的路线和计划去行走,人是完全不去操作它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风洞实验室,设备又进行了扛风性能测试,主要测试设备能不能在强风状态下正常工作以及正常风状态下是否会出现轨迹偏移。工作团队设计了四五十种测试方案,以五六级风为基础上下调节风速,测试不同风速下设备的运行轨迹和工作情况,根据测试结果,继续优化设计、改进方案。
为了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主创团队曾多次赴韩国平昌,实地考察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现场的演出条件。据了解,闭幕式演出当天历年平均气温在零下十度,风力5级左右。严寒、多风,对于整个演出团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为了做好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演员动作优美,防止出现冻伤。
4北京八分钟冰屏展示了什么
北京八分钟冰屏展示了一个科技担当、快速发展的中国形象。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中国新科技元素惊艳世界。24台移动机器人“冰屏”与26名轮滑舞蹈演员倾情演出,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科技担当、快速发展的中国形象。
冰屏是一种新型LED显示技术,看起来像一组线状LED小灯组成的百叶窗,通透率可达85%,最大限度提高了透视效果,是全球领域清晰度最高、透视效果最好的显示设备。
冰屏具有新颖独特的显示效果,站在理想距离观看时,画面就像悬浮在玻璃上,而且不影响玻璃原有的采光功能。
5震撼平昌的“北京八分钟”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
2017年3月,“北京八分钟”联合工作组成立,也正式拉开了“北京八分钟”的序幕。
10月前后,北京冬奥组委和张艺谋团队就来到北京体育大学,精心挑选了80位男生作为学生演员。他们承担的是平昌奥运会“北京八分钟”的表演重任。和以往选拔条件略显不同的是,这次的选拔条件很简单——身高1米75以上,身体匀称,身体素质好,有运动能力。
在采访中,一位演员代表也表示,“演员挑选的过程中,(导演)会对我们的身高和体重有一些要求。”在“北京八分钟”总导演张艺谋眼中,定下这样的选拔标准是为了尽可能凸显冬奥相关的元素。
“冬奥会要表达冬奥元素,我们希望表达滑雪、滑冰这样的姿态,所以在挑选演员时,未必就是舞蹈演员,我们要选有这样(冬季运动技能)的人。”
12月1日的誓师大会,当“北京八分钟”倒计时的声音正式发出,学生演员们也正式开始了长达近三个月的排练。据悉,这些演员们平时主要是做一些体能上的训练,包括拉伸、平板支撑等,以及对节目动作的熟悉。
2月17日,演员团队从北京出发,来到平昌。当天晚上就与先期抵达的技术团队在闭幕式举办地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了技术测试。18日晚,他们又在该体育场进行了两次独立彩排;21日和23日晚,他们又与韩国闭幕式表演团队进行了联合彩排。
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些年轻的学生演员们几乎没有休息。不过,对于这些辛苦,他们却充满自豪。
“能有机会为国家出力,争得荣誉,大家都非常激动。”
6平昌和雅典的“北京八分钟”有哪些不同点?
“北京8分钟表演与雅典有着本质区别,从理念到表现手法完全不一样。在雅典的8分钟,想要把中国灿烂的历史文明都说清楚。这次路线完全不同,不再讲5000年文明,而是用现代科技手段,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中国人民欢迎全世界朋友相聚北京'的主题。”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通过红灯笼、茉莉花等中国元素,首次在奥运会闭幕式舞台上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用人海战术表现出表演的“恢弘壮阔”,以及“千人擂鼓”等大场面,试图通过8分钟的表演,展现中华上下5000年的厚重历史文化。
“北京8分钟”表演加入新技术等创意元素,表演内容不求全,不求大,关键在于求精,注重科技内容,突出大内容。不会再走“恢弘壮阔”“千人擂鼓”等大场面人海战术,而要突出个性化、情感化和技术化。“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充分表达“2022、北京见”的核心理念和中国热情。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举办时间恰逢中国农历新年,“中国年”的元素会在表演中强调欢迎来中国过年的信息。让更多海外观众产生‘我想去中国’的浓厚兴趣。
7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主要展示什么?
根据报道,有媒体针对作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经历2008年奥运会的“无与伦比”后,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交接仪式上,北京将用一个什么样的“8分钟”来展现自己采访了参与“北京8分钟”创作的张艺谋团队。
“在北京冬奥组委全力支持下,我们正紧张筹备各项工作,多套创意思路已基本形成。”张艺谋说,与以往演艺活动不同,“北京交接”在创意理念、情景元素、科技手段等方面要实现创新突破。
据悉张艺谋、沙晓岚透露,“8分钟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奥林匹克会旗的交接,很可能还包含升国旗、奏国歌等环节,真正的表演时间或许只够一两个节目。虽然节目时间很短,但也要“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充分表达“2022,北京见”的核心理念和中国热情。”
事实上,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运会旗交接仪式及下届举办地形象展示表演(即“8分钟表演”)才固定在奥运会闭幕式举行。而近年来无论夏奥会还是冬奥会,主办国都愈发重视这短短的8分钟展示时间。
8北京八分钟,体现了什么?
“北京8分钟”,用一些革新技术跟传统的表演结合起来,展现当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和中国的新发展。体现了在技术方面实现了两点突破:首先是机器人导航更加精准了。“从机器人控制的角度来讲,演员和机器人之间有着频繁的穿梭互动,场地内的灯光干扰多,这就要求机器人要看得远、看得清,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判断,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回应。其次,相比常用的工业机器人,此次的‘演员’机器人动作更加复杂灵活,包括完成行进中旋转、摆动,配合演员做出花哨动作等。” 目前,冰屏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做出了三米长的屏幕,而且中间没有横梁,这种工艺目前在世界上我们应该是第一家!